农家少闲月,四月采茶忙。
站在纳雍县鬃岭镇坪箐村海拔2300米以上的山神箐大山上俯瞰,满园春色,一片宁静沁人心脾。
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嫩芽吐翠,一叶叶芽尖翠绿清亮,在山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晃着身子,茶农们三五成群分布在一座座山头,挎着竹篓,指尖娴熟地在青翠欲滴的茶叶间飞舞,手指轻捻,采满后送到路边的收购点称重。
【资料图】
茶商谭正义,是纳雍县鬃岭镇坪箐村村民,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正忙着采摘新茶、赶制新茶,供应市场,助农增收。
春茶采摘正当时,茶园风光无限美。
65岁的曹发兰是清晨六点出发上茶山的。她说,采茶是辛苦的,但同时也是幸福的。
“曹发兰,10斤。”
曹发兰一边采茶一边告诉记者,时间一点一滴划过,曹发兰的竹筐承满了青绿的茶青,记者跟随她来到茶青收购点。
“采一斤茶青,收入25元。茶园开园以来,我就在这里采茶,手脚勤快点,多劳多得。当天她共采茶青10斤挣250元。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还能照顾家中老小,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非采茶季,曹发兰在忙完家中的农活,也常来茶场干活,给茶树修枝剪叶、追肥、除草,多劳多得,一年至少有1万多元的收入。在附近村庄,像她这样长期在茶场务工的村民还有200多人。
明前茶采摘加工忙,小小金叶筑起振兴路。
在这里参与采茶的还有不少中小学生,欢欢(化名)是纳雍县鬃岭镇坪箐村小学四年级学生,4月17日记者采访时恰遇欢欢和她的4个小伙伴在地里采摘茶叶,当天欢欢采了3斤茶青领到了75元工资,欢欢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挣钱。欢欢说她准备用这笔钱买心仪的玩具和学习用品。
鬃岭镇坪箐村海拔2000多米,这里曾是贵州境内重点产煤地之一。2006年初,正在从事煤矿经营的“煤老板”谭正义,打算带着乡亲们换一个生计,利用近万亩的原产煤区,打造一个高山生态茶园。
除杂草、辟荒山、挖沟渠、开新路、种茶苗……在质疑声中,谭正义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一点点突破高山茶的“生死极限”。经过5年多的艰难探索,谭正义采用在1800米海拔的地方用营养坨育苗,2年后再移栽到2000米以上的山上的方法,目前种出了7000多亩的高山有机茶园。
一片茶叶撬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10年前谭正义又投入巨资在茶山上建起年出万头规模的生态糯谷猪养殖场,使用沼气池生产有机肥,种植有机茶,通过循环农业模式种茶、采茶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谭正义带领当地村民致力于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为切入点,通过“猪—沼(电)—茶(果蔬)—草”的循环农业模式,推进畜禽粪污在茶叶种植中的综合利用,公司2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运行正常,有效整治了养殖污染,提高了农业效益,产出的茶叶品质优良。形成了循环农业产业链,形成了种猪繁育、牧草种植、熟化饲料加工、污物处理、有机肥利用全配套的高山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殖模式。除有机追肥外,谭正义还坚持人工除草,同时,公司还建立了茶叶加工厂、万头生态可乐(糯谷)猪、饲料加工厂带动周边村寨200多名群众常年就业。
茶韵飘香促振兴。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公司的主要茶产品有红茶、绿茶和白茶,是从福建茶科所请来专家精心研制加工的,原茶取自于“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茶园,产地和产品均通过欧盟和美国的有机认证。
2200多米的高山茶吐绿溢香。
“我的员工都是本村的村民,我将带领我们的团队,结合辖区政府旅游规划,将这7000亩生态有机茶园打造成农旅结合的优美项目,让家乡的茶飘得更远。”展望未来,谭正义信心满满。
如今,茶园内道路相通,自动喷满灌等配套设施齐全,茶园梯田、浅后山地等景观应接不睱。随着茶园功能的不断完善,这里也逐步形成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杏
编辑 谢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