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走社区·看新貌》
(相关资料图)
文明城区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区是我们的目标。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推出《走社区·看新貌》专栏报道,通过展示社区的亮点做法,交流用社区“小变化”点亮居民“大幸福”的探索实践,带动引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行动走深走实。本系列专栏今日推出第十四期。
进院、出门,每位居民都面临着无数细节;楼道、车道、充电接口等,都切实地影响着生活和体验。聚焦身边小事,从居民立场出发,西城区多个社区集结各方力量治理家园,办妥了小角落里的民生小事,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了,文明家园也更有温度了。
新街口街道半壁街社区
楼门墙体彩绘,让“家味儿”更浓
单元楼道,是居民回家的必经路,也是邻里间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让楼道美化变成一件惠民好事,新街口街道半壁街社区以“让‘家味儿’更浓,小小楼门绘出多彩生活”为主题开展特色楼门文化建设活动。
楼门文化要创建“新记忆”,先从一场“断舍离”开始。半壁街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协同多方力量一起共清共美,也落实响应了新街口街道“清美约”创城主题行动。社区书记穆德斌介绍说,整治行动中,社区以党建协调为抓手,动员党员、楼门长、志愿者等力量清理楼道内杂物。原本被纸箱、木板、大件家具等物品占据的空间清理出来了,居民出入便利了,积极配合创城文明行动,自行清理身边的角落。在职能部门的协助下,共清运了5车废弃杂物,楼道内焕然一新。
楼道敞亮了,特色楼门文化也就有了承载空间。辖区共建单位曙光幼儿园积极响应,10余名老师们带动居民志愿者一起美化楼道。这支20余人的“美化队”用画笔在墙上精心描绘上了绿植、鲜花、火烈鸟。居民都反映,现在走楼道看着彩绘图景,清新有活力的生活气息迎面而来,出门入户清爽多了。
“焕新的楼道成为了传递文明的新通道,同时也提升了居民自觉维护楼道环境卫生的意识。”穆德斌说,社区特色楼门文化建设只完成了第一步。目前社区正向居民征集图片,着重围绕左邻右舍互帮互助、关爱孤寡老人活动等主题,将在墙壁上装扮出居民共享美好生活的温馨一角;后期还将融入“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让社区家园里的“家味儿”更浓。穆德斌说,“有温度、有颜值的楼门文化不仅让人心情愉悦,还将大大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加入到共建文明家园中的力量也就更多了。”
广内街道康乐里社区
道路“微改造”,安全出行有保障
康乐里小区花期正旺,过往的居民在驻足流连美景的同时,欣喜地发现小区大门出入口宽敞平整了,新粉刷的黄色双实线很醒目,搭配两侧的百花吐蕊,小区道路的“微改造”得到了居民的点赞。
“小区大门出入口,以前是狭窄紧凑的四车道,曾让很多司机感到棘手。”广内街道康乐里社区党委书记王超介绍说,分流车道的围栏安装以来,由于围栏破皮斑驳,不少车辆曾在拐弯处遭遇剐蹭;此外,道路条件比较复杂,机动车非机动车不分流,这短短的道路上存在着安全隐患。“小区道路提质改造,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惠民工程,能切实提高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居民有出行安全的诉求,社区就要迅速响应、主动作为,要想办法解决好。”
道路“微改造”启动前,康乐里社区党支部牵头联系施工队,与辖区单位恒达物业充分沟通,以便一起发力让这次“微改造”快速落地。道路中间的旧围栏拆除了,代之而起的是地面上的醒目标识,往返车辆得以分隔;小区门口两侧,还分别增加了电动车与非机动车进出口,帮助车辆合理分流,消除安全隐患。小区出入口的整治升级完成后,得到了居民们的好评。有的夸赞工期短、行动有力度,有的说:不用担心拐弯拐不过去了,车库门口也不堵车了,出来进去也舒坦多了。
社区此次的道路“微改造”算是个“小手术”,但改变的是居民有切实需求的小微公共空间。王超说,小区整治升级的新景象,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社区也就能成为居民最温暖的港湾。
陶然亭街道红土店社区
加装充电桩,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电动车充电看上去是一件小事,却大大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舒适度和安全感。陶然亭街道红土店社区在创建文明城区的行动中,从源头入手,聚焦民生关切。近两个月来,社区吹响“集结号”,整合发挥地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及共建单位资源优势,走访调研选址增设充电接口,破解充电桩短缺与“飞线”充电整治难题。
针对电动车充电难题,红土店社区党委成立专项小组,在走访入户中详细了解辖区每栋楼使用电动车出行的居民人数与充电需求,并对停放的电动车进行计数。整理建立台账后,社区联合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充电桩安装厂家到现场实地调研,根据居民用电需求和接电可行性,最终确定了五处充电桩安装位置。
首批安装工程自3月启动。为了让惠民工程更扎实、更高效地落地,社区工作人员在安装现场及时跟进,协助安装顺利推进。截止目前,已完成红土店南里7号楼前、四平园9号楼前2处电动车充电桩、充电柜的安装。充电桩和充电柜启用后,楼宇居民纷纷为社区工作点赞。多位居民表示,电动车充电资源紧张的难题解决了,入户充电、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消除了,是真真正正解民难、纾民困的举措。此外,在充电桩安装施工作业中,社区工作人员强化安全用电、禁止“飞线”充电的宣传教育,强调安装充电桩、充电柜就是要从源头上解决充电难题,就是要从身边角落里消除安全隐患。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劝阻飞线充电5次。
下一步社区还计划在红土店南里2号楼西侧、儒福里50号楼西侧、珠朝街北口小肠陈饭庄西侧、蔡家楼胡同12号公厕旁、蔡家楼胡同12号北侧院门口安装5处,预计可提供64个充电接口,为居民营造便捷、舒适、安全的社区居住环境。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