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姗姗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一、针灸治疗的前世今生
中医是我国源远流传的文化珍宝,相比西式医学而言,能够以更加温和的方式在源头上解决患者的病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新冠疫情的发生,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的独特优势。针灸是中医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法之一,在没有接触过的人们眼中,针灸是充满神秘色彩的,针灸对身体穴位的掌控总让人将其与点穴等武侠元素联想到一起。但是针灸对治疗患者的病痛有着出色的作用,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小小的银针和艾条究竟如何发挥大作用。
(相关资料图)
针灸实际上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在身体出现某些不适或者有病痛时,就会使用一些坚硬的物体对病患处进行摩擦或捶打,从而达到减轻身体病痛的效果。后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一些锐利的石块对身体的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缓解身体病痛的作用,应用的这些尖锐的石块被称作砭石,也是最早的针灸工具。在针灸中,灸法比针法的出现更早,从古代人民学会使用火之后,灸法也就随之诞生。远古时期的人们发现身体有病痛时,可以通过火焰的灼烧或者烘烤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兽皮或者树叶包裹被火烤热的沙子或者石块,对身体病痛的部位进行局部熨烫,并且逐步发展为通过点燃树脂或者干烤来烘烤病痛部位。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二、针灸有哪些作用?
针灸是一种在内疾外疗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式,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并应用一定的操作手法,达到治疗身体某一部位疾病的效果。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需要按照中医的诊断方式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判断,对疾病的性质和程度进行辨别,判断疾病发生在患者的哪一个经脉或者脏腑位置,并且定义这一疾病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哪一种,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那么针灸的作用到底是怎样的呢?
疏通经络:针灸所展现的最直接的治疗效果就是疏通人体的经络,通过针灸对穴位的刺激使病人体内淤堵的经络通畅,使其能够正常发挥身体机能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主要生理功能是使体内的气血正常运行。如果一个人经络不通,那么体内的气血运行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展现出疼痛、肢体肿胀、出现淤血等现象。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各种方法使经络通畅和气血运行恢复正常。
调节阴阳: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来源于体内阴阳状态的失衡,通过针灸对穴位的刺激可以使病人身体的阴阳状况向平衡状态进行转变,这也是中医治疗的最终目的。人体的复杂性决定了每个人的疾病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大部分疾病都可以用阴阳失衡进行解释。中医通过调和阴阳可以实现对很多疾病根源上的治疗。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相互配合完成的。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指的是针灸可以刺激身体,从而扶住体内的正气,达到驱除病痛和邪佞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其实就是身体内正邪相争的表现,而通过针灸治疗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从而治愈病人身体上出现的病毒。针灸治疗的一大特点就是治疗疾病只需要靠针法或者灸法,并不需要通过药物的辅助。通过针法或者灸法对病人身体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或是对病人身体的某部位施针以刺激经络,或是通过灸法的温热灼烧使病人的身体机能恢复正常的运转。
三、针灸治疗能用于调理哪些疾病?
针灸在中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并且流传到了世界各地,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对针灸治疗的效果和范围进行了介绍,将针灸的临床医疗分为了4种情况共计107类。并且随着近年中医的发展,针灸也呈现出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趋势,现在经过临床检验有效的针灸治疗疾病范畴已经超过了300余种。针灸在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疗效确切。除了众所周知的中风、面神经麻痹、各类痛症等可用针灸治疗,针灸在治疗月经不调、减肥、失眠、视力下降等方面也颇有成效。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与西方医学一样也不是万能的,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与病情发展,最终的治疗效果也各有不同。